傣族潑水節流行于云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傳統節日,是展現傣族水文化、音樂舞蹈文化、飲食文化、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臺,那么傣族潑水節有哪些風俗?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!
傣族潑水節的風俗
在節日當天,傣族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,挑著清水,先到佛寺浴佛,然后互相潑水,互祝吉祥,希望帶來好運和幸福。人們用純潔的清水相互潑灑,相互祝福,祈求平安幸福,消災除禍。
潑水活動結束后,青年男女還進行丟包游戲。姑娘們將花包用花串連起來掛在脖子上,小伙子們用花包投擲對方,如果砸中了,就算中了情緣,雙雙離開到僻靜處談情說愛。
傣族潑水節的由來
潑水節源于印度。潑水曾是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,后來被佛教采用。這種儀式約在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,經緬甸傳入云南傣族地區。隨著小乘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擴大,潑水的習俗在民間廣泛流行,并與當地的神話融合,形成隆重的固定節日。
傣族潑水節的活動
1、丟包
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、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。潑水節期間,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“丟包”游戲。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,是表示愛情的信物。“包”是象征愛情的信物,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,內裝棉籽,包的四角綴有五彩花穗。
2、賽龍舟
賽龍舟是潑水節精彩的項目之一,常常在潑水節的”麥帕雅晚瑪”(第三天)舉行。那日,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、瑞麗江邊,觀看龍舟競渡。
3、放高升
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種煙火,將竹竿底部填以火藥和其它配料,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,接上引線,常在夜晚燃放。放高升時,點燃引線使火藥燃燒便會產生強勁的推力,將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。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們的贊賞,并獲得獎勵。